藍與紅.jpg

七月與安生,本來就是一個人。

金馬獎雙影后得獎的台上,兩個年輕演員興奮、緊張又真誠地說著感言,馬思純說,這是最圓滿的結果了,因為七月與安生,本來就是一個人。

頒獎台上,她的眼神明亮、說話誠懇,特別印象深刻。想看看這部電影,又被這部電影的劇情簡介煩躁到,豈不是超狗血的閨蜜翻臉又和好的青春三角戀故事,近幾年的青春片實在慘不忍睹。後來還是看了,還好我看下去了,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青春片。

片頭很流暢,光影交錯的樹林裡,十三歲的七月與安生奔跑著,淡淡響起那首空靈的主題曲,而後七月的聲音作為旁白,輕輕說起:「七月第一次遇見安生,是十三歲的時候」,那樣的敘事呈現像一個漩渦把我捲進,覺得應該可以看看,這樣一個故事。

雖然故事架構是老梗三角戀,但是表演很真誠,敘事很流暢,意象到位。好多段表演,看完之後好一段時間都印象深刻,火車送別、互寄明信片、浴室拉扯、歷歷在目的流浪。後來補看安妮寶貝的短篇原著,才明瞭電影改編得多好,把很多小細節的輕重做了調配,改寫了結局,讓這個三角戀故事昇華成女性的自我審視與成長。最後,確實如此,金馬獎台上的雙影后,真的是七月與安生最圓滿的結局了。

 

有時候,七月是安生的影子;有時候,安生是七月的影子。

與其說這是個兩女愛一男的三角戀故事,更多的是兩個女孩相愛相殺的人生故事,更甚者,兩個女孩就是一個人,你愛自己也恨自己。

雙生.jpg

這個故事的兩面性從名字就開始了,七月代表熱情的夏天,安生是安於生活,擁有七月名字的女孩卻乖順安穩,名為安生的女孩卻活潑外放勇於冒險。電影則用顏色對應兩個女孩,最先沉穩的藍色是七月,奔放的紅色是安生,在過去的故事線,她們基本都穿著代表顏色的服飾。後來她們愛上同一個男孩,男孩是藍色的,卻被紅色吸引。後來她們分別、吵架、再相遇,後來人生翻轉,顏色也翻轉了,安生沉澱為成熟的深藍,七月則走進紅色的冒險幻影中。

也許是這樣吧,藍色的家明是另一個七月,乾淨、安穩、沉靜,遇到七月和安生也是一次次被選擇的結果。

三人.jpg

電影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於幾個意象的運用,像是影子,他們說:「只要踩住對方影子,就可以永遠不分開。」年少的七月與安生互相追逐對方的影子,青春的七月踩住家明的影子,青春的家明偷偷望著安生的影子。三個人都愛著對方,但也因此沒有人能得到幸福。七月與安生,兩個人都在追逐對方,仍困在自己的人生裡。

像是赤裸,年少的七月與安生一起洗澡,赤身露體,坦承秘密;安生流浪回來後,成年的七月與安生無法像年少那樣坦誠,不只因為家明的存在,還有她們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;七月發現安生和家明背叛自己,在浴室裡與安生的爭吵,情緒赤裸而椎心,愛與恨、強勢與卑微、憎恨與告白通通一起攤開來,像把自己剖開一樣。

坦誠相見.jpg

能讓《七月與安生》跟其他青春片不一樣的地方,在於兩個女主角的演技以及結局巧妙的布置,電影玩了一點手法,三重結局:

第一個結局標準happy ending,七月與安生交換人生,七月成為浪跡天涯的背包客,安生找個一個愛她的人過一個安穩的人生,她們如願活成了對方,活在了小說裡。

第二個結局靠近了殘酷的現實,七月放開家明,卻懷了孕,找到安生和解,把小孩留給了安生,她就離開了,去找跟安生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,她們如願活成了對方,活在安生給家明的善意謊言裡。

第三個結局揭示心痛的現實,逃婚的七月懷孕來找安生,生下小孩卻難產死去,安生獨自撫養七月的小孩,踩住影子的人沒有得到在一起的幸福,七月死在了二十七歲,安生則在小說中完成了她們的救贖。

青春片的結局大多不會太好,煽情是一定要的,但七月與安生在煽情之外,卻有另一股額外的力道,所有的意象收攏,你看著兩個女孩微笑地看著對方,那樣真誠、深刻、明亮,七月的聲音說著:「流浪的七月知道,某一天她回頭的時候,踩住自己影子的人,一定就是那個已經過上幸福生活的安生。」忽然之間,你真的希望她們都能夠得到幸福。

最後,還真的幸福了,看完七月與安生再看一次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頒獎,似乎就能明白為何鏡頭轉到林依晨她也哭了,看過電影的人更加體會,這真的是最圓滿的結局了。

自由自在跟你一樣.jpg

 

七月說:「我想自由在的生活,和你一樣。」

全劇最讓我揪心的一句台詞,是七月哭著說:「我想自由自在的生活,和你一樣」,劇情走到這裡,七月裝累了,前面都是她被選擇,這次她選擇放手家明、選擇去找安生、選擇放下偽裝,說出自己深層的願望。乖順的、安於平穩的七月,也想自由自在的生活,她也有那一份奔放的渴望,只是舒適圈的安穩大於這份渴望,只是擁有安生就是擁有那份自由的生活,直到在浴室的對峙把一切撕毀,她失去安穩也失去安生。最後,七月在安生的小說裡,得到自由自在的生活,更顯得每一幕流浪畫面的揪心。

也許是這樣吧,自己的靈魂也同時存在著乖順和冒險的因子,但乖順還是多了一點,所以對七月這個角色特別有共鳴吧,壓抑的、平穩的、安靜的七月,總是裝得無所謂,不想承擔選擇的後果和尷尬,所以寧願被選擇。也因為我很喜歡馬思純的聲音表演,她輕輕說著台詞、旁白的時候,都特別有氛圍。

p.s. 後來看了《左耳》,馬思純的黎吧拉就是安生啊,但左耳就是個很煩的青春片。後來也看了幾集《他來了請閉眼》,我不懂馬思純的聲音這麼好,簡瑤怎麼會輕聲細語到讓人煩躁,還有編導在言小和探案之間的定位搖擺太久了!

火車站.jpg

 

安生說:「我現在很累,可以回家了嗎?讓我回家吧。」

放浪不羈的安生也是青春片的常見角色,無拘無束是基於靈魂的孤獨,熱情外放其實是缺乏保護和溫暖,一反常理、任性出走的反叛小孩。以前多少會傾羨那樣自由自在的人,但長大後就會去想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啊,旅人、教授、上班族、科技新貴、富豪、家庭主婦的生活都有自己隱忍的難處,沒什麼特別好羨慕的。

周冬雨的安生演出一份她特有的古靈精怪,那種與生俱來的特質,真的是渾然天成的演技。安生的專場,簽死亡證明書的那幕,很多人都讚賞這一個「得獎場」,確實是演得痛徹心扉,但一直想吐槽劇情,到底非親屬能簽什麼?!

《七月與安生》是個表演大於故事的電影,就看馬思純和周冬雨怎麼接拋情緒,比如火車離別,七月看到安生脖子掛的佛牌,一剎那間兩個人的眼神轉變,比如兩人撕破臉,在浴室中赤裸的哭喊,那樣撕心裂肺,比如兩人交換人生,那眼神都變不一樣了,比如兩人並躺著說我們都特別愛裝,那樣坦誠釋然。真的是相輔相成。真的是沒有你沒有我,沒有對方就不可能成立這麼精彩的表演。

再說,兩個女演員私下也太可愛了。

Q.jpg

 

安妮寶貝:「生命是一場背負著洶湧情慾和罪惡感的漫無盡期的放逐」

本著中文系不對比文本就不舒服的本能,特別去看了安妮寶貝的原著,是個文字漂亮的短篇小說,一個三角戀的心痛故事,結局很慘很芭辣,安生遠走,安生懷了家明的孩子,七月和家明結婚,七月叫安生回來,安生難產死了,七月收養了安生的孩子,七月和家明沒再要孩子。平行來說,就是《小雛菊》那種青春期的你讀完覺得很難過,但久了也沒甚麼印象的故事。

這才發現,電影劇本改得很好,原著的結局就是一般愛情青春片的套路,而且家明還是有點戲分的,一個大家都很慘的三角戀故事。原著將懸疑點放在最後,那年的佛堂裡,安生吻了家明,家明把佛牌送給安生,他說,我的靈魂在上面,跟著你走。

我的靈魂跟你走.jpg

電影加強兩個女孩的羈絆,削弱了家明的戲分,這是非常聰明的改法,模糊家明和三角戀,將焦點放在七月與安生兩種女孩的性格對照,靈魂的不同面貌。故事還是狗血的,但至少不是一條路到底的狗血,設置了較為豐富的轉換。

原著是安生死了,安生覺得自己罪孽深重,七月仍是那個七月,那樣乖順走到最後。電影版讓七月死了,安於自身命運的乖巧女孩反而死了,兩個女孩都有罪也都沒罪,安生活成了七月的樣子,或者是說,七月與安生的靈魂合在一起了。

在華人文化中,大多數的人都像七月,溫順地走著鋪排好的人生,心中藏著安生出走、叛逆、奔放的想望,但是仍然活成七月。逼急了也會怒吼,感到情勢不對也常裝,不想撕破臉,讓別人選擇,自己順著命運。1998年的原著讓安生死了,從時代來看可以理解,「安生」是個人的想望,但不是社會的期待,小三、放浪、任性放在傳統的脈絡下是大逆不道的,就連安生也覺得自己罪孽深重,救贖的時候到了。但2016年的電影結局讓七月死了,或許是對這種常態性格的批判?你為什麼不反抗?反抗命運、反抗舒適圈、反抗自己的溫馴?而「安生」已是一種對於自由的追求,做自己怎麼會是有罪的,所以新時代的調度是讓安生走到了七月,從自由、瀟灑、放蕩到安穩、沉澱、平靜,都是人生的路。

安生是走得遠的人都會繞過的路吧,看過最美的風景、窮過刻苦的生活、瘋過靡爛的青春、愛過深刻的人,所以最後沉澱為成熟的安生,那是愛過、恨過、曾經走到過的眼神。

倒反.jpg

 

結局之外的,世界的盡頭

還好,還好,電影最後沒有氾濫的回憶跑馬燈,而是流浪的七月走過世界的盡頭,走向那座燈塔。

比起一般片子總愛回憶跑馬燈,放著七月流浪世界的鏡頭更有味道,煽情的效果也更強,觀眾不會覺得是被刻意撩撥的,反而無限唏噓。

世界的盡頭.jpg

電影的流浪畫面大多是在俄羅斯海參崴拍的,看到其他人的評論才知道,那座燈塔是偽裝成世界盡頭的那座燈塔,去過的人一看便知,顏色和位置都是不一樣的。

特地去查了一下世界的盡頭在哪裡,大多指向阿根廷的烏斯懷亞,世界最南端的城市,那裡有座燈塔,燈塔在礁岸上,燈塔是紅色的。

真有趣,都納入旅行清單。

 

補充:

看到一個很有質感的電影團隊訪問,紀錄一下。

七月與安生太可愛,家明很孤獨,導演很有想法,監製很專業,主持人講話很有內容。

http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8212617/index_2.html

 

補記:

許久之後,聽到陳粒的一首〈歷歷萬鄉〉,很是喜歡,看歌詞跟《七月與安生》也太搭了吧!

開頭就唱道:「她住在七月的洪流上,天台傾倒理想一萬丈」

中間一句根本就是安生的台詞:「她想要的不多只是和別人的不一樣」

結尾也如七月與安生:「我們仍舊想要當初想要的不一樣」

推薦這版厲害的剪輯:

http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7178445/?from=search&seid=8539645272217450491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七月與安生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