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ee S1-S3 歡樂合唱團

  於是到了Glee,真是令人又愛又恨的影集,總覺得在「還好我有看glee」和「我幹嘛浪費生命在glee」之間拉扯,現在是偏前者一點吧,畢竟它也影響了我許多。

 

Glee S1-S3 歡樂合唱團

 

  Glee有兩個意思,一是歡樂,二是合唱團,所以譯為歡樂合唱團,名符其實,它演的就是一群高中生在Glee club所發生的事,走音樂喜劇路線,總有驚奇的翻唱和表演呈現,歌曲來源有音樂劇、老歌、流行樂等,劇情主題當然是青春夢想和自我實現。剛開始我是以High School Musical的影集版來看,但後來我完全改觀了,Glee在歡樂中放了很多現實的議題,加上劇情與歌曲的情境表演,確實是高明許多。我的大三上好像都泡在Glee裡,離Glee的目標觀眾年齡有點晚了,想當時我正著迷Les Miserable而擴及音樂劇,耳聞Glee是當紅的歌舞影集,那時碰巧看到圖書館有一排Glee影集,想說姑且看之,就成為Gleek(Glee fans)的起源了。

  

 

(Don’t stop believing,根本是Glee的主題曲,進入Glee的前哨歌,連結所有情感,代表許多意義。每當我覺得快要被玩到老梗時,卻又每每被感動到。)

 

  總體來說,第一季到第三季可當作一個完結,第一季自然是最嘗鮮期,進入故事、認識角色、漸漸體會它獨特的幽默感,第二、三季就墮入拖戲和配對遊戲輪迴,就當聽歌和看MV,但還好我有追到第三季最後,拉回來許多水準,不管前面角色如何個性反覆無常,看到最後一集各角色的諸多成長和努力應得的回報,忽然可以不計較了。(但這樣的劇本還是有問題啊!)

Glee Wiki:http://glee.wikia.com/wiki/Glee_TV_Show_Wiki (找歌、看角色、新資訊)

Glee在IMDb: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1327801/?ref_=sr_1

 

(Keep holding on是我第一首被glee的表演觸動到的歌,Lea的歌聲和眾人的表演貼切呼應當時的劇情,成為我開始著迷glee的契機點。)

 

那麼,一樣開始,Glee教我的事。

 

1. 勇敢做自己

  一如許多青春勵志的影視作品,「be yourself」或是「be proud of yourself」尚來是核心精神,Glee也是緊抓著這項主題,有時候玩得過火了,但整體來說它唱得淋漓盡致。

  以女主角Rachel Berry來說,Glee其實也可以視為Rachel Berry的成長奮鬥記,做為劇情的軸心Rachel這個角色,她很煩、很惱人、很自私、自我感覺無限良好,但是這些腦人的特質就是她的一部分,學會轉化特質成為前進的動力,於是最後的Rachel Berry勇敢迎向夢想。至於男主角Finn Hudson是另一種例子,剛開始是學校的風雲人物,到了最後卻只是個迷惘的大男孩。不過兩個角色最後有被編劇玩壞的趨勢,尤其是反覆不定的Finn,畢竟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。

 

Glee S1-S3 歡樂合唱團

(Lea Michele as Rachel Berry,不管歌唱或演技,確實有撐起一部戲的氣勢,而且很有個人特色!想最初,我是從Les Miserable電影版的Eponine人選連結到Lea的表演,雖然沒有很喜歡她的版本,但Glee很多首歌都讓我驚豔到了!)

 

 Glee S1-S3 歡樂合唱團

(Cory Monteith as Finn Hudson,當我知道在第一季他其實快30歲了,嚇了一跳,那個天然呆、笑容靦腆的16歲男孩,如何演出來的!2013年的「意外」猝逝,令人不勝唏噓、五味雜陳。)

 

  東方的教育偏向「團體」,西方的教育是「個人、獨特性」,東西方的差異,其實是很微妙的一體兩面,因為勇敢做自己也意味著某種程度的任性妄為、沒有紀律,而團體規矩的約束又造成呆板僵固的同類,在Glee裡我一直會碰到這樣的思考點,你要怎麼在有限度的社會體制內成為你想成為的人?又怎麼確定自己成為的不是社會希望你成為的人?到底是成長的難題啊。

 

(說到做自己Lady Gaga絕對是教主,這首Gaga原唱的Born this way,每個角色穿上自己的弱點,唱出自己,完全是Glee風格的勵志。)

 

 

2. 為弱勢發聲

  同志、唐氏症、青少年懷孕、身心障礙、肥胖、怪咖,所有的青少年議題似乎都集中到了Glee,「為弱勢發聲」是顯而易見的主題,但不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、唸唸勵志話語,而是真實的嘲諷、轉化、面對自己。為弱勢發聲不是同情憐憫和一些加加油的勵志話語就算了,Glee直接展現弱勢族群的天份和力量,讓他們自己證明自己,這才是最大的價值,也是我欽佩的地方,弱勢族群勇敢做自己,甚至比正常人更加大方、有勇氣。

 

 

(Loser like me,很Glee的原創曲,歡樂、勵志,還有Glee劇情梗:潑雪泥和蘇教練的尖酸刻薄,皆為Glee的特色。)

 

  同性戀議題是Glee的一大焦點,從當中我也學會很多看待和尊重的角度,這是個開放的議題,也是Glee處理很好的地方,不過gay部分編得很好,lesbian部分就很牽強,不過說到底,一個議題也不能一玩再玩,很容易流於拖戲鬼打牆。不得不提一下Kurt這角色,他也是Glee的一大特色人物,很有天分卻倍受歧視,還要面對做為gay的諸多掙扎,是個有些悲情、自負又很有趣的角色。重點是Kurt根本是編劇的親兒子,很少在這個角色亂搞。

 

 Glee S1-S3 歡樂合唱團

(Chris Colfer as Kurt Hummel,幾乎算是本劇人氣王,是個可愛的gay,本人也很有才華,還有出書、編劇。和第一季相比,真的變化很大!)

 

3. 歌唱表演的藝術

  陷入Glee之後,我開youtube的次數變多了,對於西洋流行歌和經典老歌都會多加留意,我想Glee確實影響了我音樂品味很多,這也是個很好的管道去認識西洋歌曲,先接觸Glee再去找原唱來聽,藉此蒐集歌單。

  Glee的首要賣點是歌唱表演,所以說是巨型MV也不為過,優秀的是歌和劇情和情境的強烈連結,讓有些表演甚至可以稱為藝術了,精彩、動聽、觸動人心。以下是個人印象深刻的片段,基本上各季裡的比賽段落各組都頗精彩,組曲都很厲害。

 

(Singing in the rain/ Umbrella,水花絢麗的舞台效果直有音樂劇質感,是說其實很多角色都是從百老匯來的。)

 

   

(Smooth criminal的對決表演張力十足,當然找來的大提琴手也很厲害!Santana是劇中女王,專門負責毒舌部分,唱起歌來也是氣場十足。)

 

 

(Run Joey run,個人覺得Glee的短片版超好笑,Glee中最喜歡這首的歡樂感!)

 

(Sing,紅色是Glee團體歌舞的愛色,這首亮點是拉拉隊教練Sue Sylvester,本劇最大的反派毒舌,但角色魅力甚至壓過主角們,Glee不可或缺的角色!)

 

4. 為歌曲服務的劇情

  好話說完要來說壞話了,Glee用連續劇的角度來看其實很糟,因為集數負責的編劇不同,可能又分開拍,加上又有致敬專集,導致角色反覆無常的情況「很常」出現,角色忽然變好人或壞人,劇情忽然這樣又那樣,很惱人。

  為了一首歌,可以犧牲長久建立起來的角色人格,為了一首歌,讓角色分手或復合,劇情根本是為歌曲服務,這是Glee的一大缺點,我想可能也是為做好表演的犧牲,但這是可以修正的。

 

(Without you,為了聽好歌,還要忍受配對遊戲和結婚辦家家酒的劇情。Finn和Rachel和Quinn的三角戀真的煩死人了!)

 

  最後附上第三季最後的兩首歌,Glee在我的心目中是被這兩首歌救回來的,以至於我都可以無視前面得拖戲、角色反覆不定和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劇情,跟著New Direction走到最後一刻,關於成長、夢想、現實,許多情緒積累,好像自己也在他們的歌聲中從某個階段畢業了。

 

 

(Tongue Tied搭配比賽過後的氛圍,每個人的快樂和成長,高興中帶了成長的感慨。最喜歡其中一幕,有位同學向Rachel要了簽名,她雀躍離去的背影搭配上Rachel的眺望,構成了微妙的氛圍,那是一路和Rachel走到這裡來的觀眾才能理解的,努力和改變是值得的。)

 

(Roots before branches很適合做為結尾的歌,不知道編劇是否一開始就選定好這首了,實在太貼切了。關於夢想和愛情,雖然配對遊戲和結婚遊戲不與苟同,但最後一刻的Finn真的成熟了,就在他選擇放手讓Rachel去飛,我想兩個人的青春戀情停在這裡是最好的結尾了。)

 

Glee S1-S3 歡樂合唱團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來自2020年的迴響,想補上兩首歌,紀念曾看過的GLEE。

GLEE的後面幾季只有斷斷續續地看,劇情欲振乏力,落入美劇的無限輪迴,但還是看了最後一集、最後一首歌、最後一幕,GLEE最會這種最後的煽情。距離這篇心得文也轉眼七年過去了,重看這首I Iived,一下子回憶湧現,還是很懷念的,那樣青春高歌的Glee。

 

然後,是重回這裡的主要原因,R.I.P. Naya.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美劇 glee 歌舞劇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