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k5.jpg      

 

純粹想留下一些痕跡,那些影集教我的事,且從The Killing開始,這是最近一部真的有感動到我的影集。

這是一部帶有北歐風格的謀殺影集,The Killing或譯為謀殺,聽來驚悚,但它側重的不是血腥的殺人手法和案件,而是人心的細膩轉變,每個人的秘密和抉擇。

The Killing在IMDb: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1637727/?ref_=fn_al_tt_1 

 

  由AMC製作的The Killing改編自丹麥的同名影集,將場景拉到了西雅圖,片中有九成的時間都在下雨,添加了灰暗陰鬱的色調。當初是在PTT的歐美劇版被介紹文推坑的,抱著姑且一看的心情進入第一集,就被捲進這個殘忍的案件裡,到底是誰殺了Rosie Larsen?又是想知道真相的執念。

 

  故事從警探Sarah Linden展開,即將要離開西雅圖警局展開新生活,卻在離開的最後一刻發現了女高中生Rosie Larsen的屍體,Linden無法放下不管,與另外一位即將接替她的位子的警探Stephen Holder搭檔調查,逐步播開因每個人的秘密和誤會而產生的層層迷霧,同時也要面對自己過去的陰影。失去女兒的Larsen一家,在悲傷中仍要繼續前進,但空缺的傷痛反而讓每個人的秘密無所遁逃,無法躲開黑道背景的父親Stan,無法面對一切而逃離的母親Mitch,默默支撐起這個家卻也有許多秘密的小姨子Terry,事情全部亂了套。與此同時,市長選舉正如火如荼展開,市議長Darren Richmond陣營與現任市長陣營正陷入拉鋸戰,他的兩位助選員Jamie和Gwen都堅信他會是成功的那個人,但隨著事情的推演,Richmond不得不面對自己的軟弱。三條主線,不可避免地交錯在一起,大家都在問:Who killed Rosie Larsen?

 

tk6.jpg

 

那麼,以下就開始,The Killing教我的事、以及一些想法和碎碎念。

(以下有劇情雷)

 

1. 緩慢的說故事步調

  The Killing花了兩季26集的時間解決一件謀殺案,這是它和其他辦案類影集最大的不同,不在血腥手法、性格扭曲,這裡側重人心的描寫、角色的塑造,故事說得很慢故有時間可以鋪展細節,這是很危險的一招,弄不好就加深了拖戲的煩躁感,而The Killing同時告訴我們「緩慢的說故事步調」的優點和缺點。

 

 tk2.jpg

 

  其實一開始我還不知道事件要到第二季才會解決,只是被一開始的陰冷又內斂的風格吸引,總是在下雨的西雅圖、心碎的被害者家庭、一心追查真相又被過去陰影纏繞的警探二人組,逐漸走進故事背景裡,執念也就起來了,真相是什麼?兇手是誰?但故事到了第一季中後段,不斷有人被懷疑又被推翻,懷疑的點又不夠有說服力,拖戲的煩躁感就來了,第一次就算了,又第二次第三次,簡直是編劇耍觀眾,第一季結尾的那一槍完全激怒了我,這種峰迴路轉的力道太弱了,只會讓人懷疑劇本有問題吧!

 

  第二季的查案依然繞了很久,在核心旁邊徘徊,我覺得至此比較進步了,這裡的誤導和暗示比前面有水準多了,搭配角色心境的演變,有補回第一季尾聲的怒氣。這種緩慢的步調,使得回收利益的時間都集中在最後兩集,真相終於被拼湊出來了,二十多集的隨行,使你對劇中人物產生共鳴,「殘酷」是我唯一想到的詞彙,不是邪惡,是莫可奈何的命運。

 

2. 實話的輕重衡量

  這是說壞話兼吐槽時間,個人對The Killing的失望就在這兩條線,老師Bennet的神秘失蹤女孩和議長Richmond的追尋亡妻疑雲,兩條線的相同點很簡單,就是「實話」,說實話就沒事了,還浪費主角和觀眾那麼久的時間!

  可以理解Bennet這條線是要帶入移民議題,社會的歧視、伊斯蘭教的傳統與現代,不過也處理得很淺,倒是社會輿論的壓力逼迫嫌疑犯展現得很寫實,尤其是學生和學校對於老師懷疑又鄙視的眼神,感受三人成虎的可怕!結果,結果最後居然只是搞錯人了,只為了藏匿一個躲避傳統割禮的女孩,這固然很重要,但是跟被懷疑是殺人犯相比,未免輕重不分,還浪費了三四集,太沒有說服力了!而且老師也太衰了,被白打又損失名譽,後面也沒什麼戲份,觀眾很無奈。 

  Richmond大概可以榮登本劇衰鬼第一名吧,不斷被懷疑和攻擊,這個角色告訴大家,政治場上沒好事,選舉不管輸贏都會選到身敗名裂啊。當所有的疑點都集中在Richmond身上,而且高官和表面看起來的好人都是很值得懷疑的人,幾乎相信是他了,突如其來的一張照片、一顆子彈,又是搞錯人了,但是人已經半身不遂了,現在是要把大家耍得團團轉很開心是吧!結果,結果又是不說實話的下場,跑去自殺未遂跟殺人嫌疑犯到底孰輕孰重,一樣沒有說服力!

 

tk3.jpg

 這麼簡單的輕重衡量,說實話很難嗎?The Killing教我的事:衡量事情的重要性,最好還是說實話吧!

 

3. 角色魅力

  The Killing能夠打動觀眾的特點在於角色塑造成功,不管是兩個主角警探,還是是配角人物,都很「真實」,平凡人都會遇到的掙扎,沒有大善大惡的人,角色離觀眾很近,很快就被吸進故事裡。當覺得拖戲很煩時,是角色支持我繼續看下去的,不然我就直接跳到最後一集了。

Linden & Holder

tk4.jpg   

Mireille Enos as Linden,風格獨特的女主角,是說我覺得她頭髮放下來比較好看。同場加映:World War Z末日之戰。

Joel Kinnaman as Holder,北歐人高大外型卻滿口美國腔痞痞調子的男主角,果然每部戲都需要一位帥氣幽默善良卻有陰暗過去的角色。同場加映:RoboCop機器戰警(2014)。

 

  沒有主角威能,只有一股挖出真相的毅力,近乎固執,就像Linden說的,她只是不想讓這件案子石沉大海,漸漸遺忘。兩個人的搭檔像是互補,逐漸建立夥伴情誼,不過這兩季沒有玩到曖昧,大概要到第三季,繼續玩弄一直想看Holder撲倒Linden的觀眾吧!這兩個角色有撐起一部劇需要的主角魅力,固執到有點神經質的Linden,總是痞痞的開玩笑的Holder,愈看愈有趣。

 

  主角唯一讓我詬病的是「絕對有罪推定」主義,動不動就懷疑別人,還有一股拗脾氣,他們確實犯了一些錯誤判斷也沒有很抱歉的樣子,有時候真對他們感到煩躁,但也正因為這項特質,才能讓他們追到真相。不完美的主角,所以真實、有共鳴。

 

Stan & Mitch

tk8

  Sten堪稱是全劇的典範性人物,堅強的爸爸,金盆洗手的好男人,偶爾也會迷失、崩潰,但他很快就站起來了,他明白自己的責任,也理解Mitch的離開。最後挖出來Sten不是Rosie的親生父親真是險招,而且有種黑MitchSten的感覺,自私的以為全世界都不能理解自己而躲起來舔傷口的Mitch,哪比得上Sten的寬宏大量和父親之愛。

 

tk9    

  如果要論討人厭的角色,Mitch可能會榮登第一名,她是逃走的母親,丟下心碎的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,自己離開了傷心地去療傷。有一幕Terry對她的指責其實也就是觀眾想說的:You walked out,但其實我們和Terry一樣是沒有資格批評的人,Mitch的立場只有她自己可以處理。Mitch的角色展現了母親脆弱的一面,自私、軟弱、逃避,像個小孩子一樣躲起來,把責任推給其他的人,她是把脆弱和悲傷放大的人,不勇敢的母親。很煩,但令人警醒和同情。

 

Belko

tk7

  特別想關注這個人物,他是隱形的跟班,跟著Stan一路從黑道到洗白到成家,對他來說Larsen家就是他的夢想,完美的家,假裝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是他最大的滿足。當他發現Larsen家的男孩為隱藏尿床而丟的褲子,而默默幫男孩換了床單,短短的一幕就足以讓人喜歡這個角色,他其實Larsen家背後的一員。他開的那一槍可以理解,也很可悲,一個完美的家崩毀,他已經什麼都沒有了,他選擇殺人自殺,這是他對Larsen家最後的道別。 

 

Richmond

tk10  

  其實我覺得Richmond這個角色設定得很有深度,一心想改革的政治家,悲憫親民,也有不想面對的悲傷和過於軟弱的一面,而這些優缺點都掌握在他的幕僚手中,於是他被包裝成一項完美的商品,太多的執念聚集在他身上。整個故事結束,他是最有成長和改變的那個人,他選擇向世界妥協、收起軟弱,最後一幕Richmond向Gwen的那一望令人深刻,武裝、透徹、強悍。

 

 

4. 最後一擊 (有真相和兇手大雷!!!!!!)

  我會給The Killing偏好的評價,我想有七成是因為最後一集吧,最後的真相太殘忍了,沒有人是蓄意的,一切都是因為誤會、執著和秘密,真相出來了,錯誤的人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,就是如此簡單,但幾條人命、一群人的命運都被徹底改變了,真相如此殘酷。可以說所有細節的情緒堆疊,都為了最後那段Rosie拍的短片,力道十足,渾身雞皮疙瘩,她只是一個想要自由的女孩,打算離開去看世界卻真的離開了世界,突然為前面的誤導她是個壞女孩而感到抱歉、為這個破碎的家庭感到難過。好久沒有看一部影片而流淚,不管前面如何脫戲、亂來,眼淚最是真實,因此The Killing贏了。 

  該討論兇手了,最後的兩個兇手,確實令人大吃一驚,完全不相干的人,聚在一起。起因是Jamie的誤會,結果Terry是殺死Rosie的最後一擊,正因為不是有意的,更顯得殘酷,雖然我也曾猜過是她,但真得演到這幕時,你卻拜託不是她,這樣實在太殘酷了,對於Larsen一家和一路追到最後的觀眾皆是。

 

tk1.jpg

(這張劇照道盡了角色狀態,擔下一切的Sten,不知所措的孩子,贖罪的Terry,逃離一切的Mitch,唉。)

 

  不過回過頭仔細想想,兇手的「執著」也太強烈了,根本是假裝沒有這回事,兇手的心理描述太少了,Jamie還可以理解,前面花了許多幕描述他對Richmond的偏執,Richmond就是他的夢想,那個死去的女孩只是個意外,對Jamie來說遺忘這件事容易多了;但Terry的塑造太不合理,前面都看不出來她心理素質有如此得好,她其實有很多時間點應該崩潰的,Terry的執念是Ames,她是為了Ames把那台車駛進水裡,就算她一直催眠自己死的只是一個素昧平生的女孩,但當她知道是女孩是Rosie、當她看到Rosie的死狀、當Ames告訴她美好的藍圖都不可能實現的時候,Terry怎麼不會崩潰?這不是觀眾認識Terry,雖然很震驚,雖然不願意相信兇手是她,但是最後一集之前都沒有情緒或暗示的徵兆,結局的激情過後,忽然發覺這回馬槍未免轉得有點硬,好像Terry在最後幾集才收到通知說你的角色就是兇手似的。

 

最後能說甚麼呢?執念殺人。

末尾附上預告:

 

 

下一篇:Glee 歡樂合唱團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the killing 美劇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